12月5日,由我校作為牽頭單位,攜手中關村眾信土壤修復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土盟)及多家合作單位,正式發布了《煤基固廢人造土壤基質用于鹽堿地改良的技術規范》團體標準。
我國是土壤鹽堿化情況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土壤鹽堿化嚴重威脅著我國糧食安全和農業生產,也對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構成了巨大挑戰。面對這一嚴峻形勢,山西大同大學應用化學研究所、山西省清潔能源材料聯合實驗室名譽教授暢吉慶、郭永教授和趙海東等多名博士積極發揮科研優勢,聯合多家合作單位共同開展了煤基固廢人造土壤基質用于鹽堿地改良的研究工作。該標準詳細規定了煤基固廢人造土壤基質的制備方法、原料要求、產品質量及其在鹽堿地改良中的應用技術,為鹽堿地的有效治理和修復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本團體標準在研制和發布過程中得到姚麗英校長成果轉化基金的大力支持。
此次團體標準的發布正值世界土壤日,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資源,其健康和可持續利用直接關系到全球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而鹽堿地的治理和修復,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所在。通過推廣和應用《煤基固廢人造土壤基質用于鹽堿地改良的技術規范》,可以有效利用煤基固廢資源,改善鹽堿地的土壤環境,提高土壤肥力,為農業生產提供有力支持,有助于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為全球的土壤修復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益借鑒和參考。(來源:科學技術部、化學與化工學院、應用化學研究所 責編: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