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學院充分發揮學科專業建設在全面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中的重要作用,堅持不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著力培養更多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堅定不移推動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培根鑄魂育新人,課程思政譜新篇
商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始終把課程思政作為有效開展“三全育人”工作的有力抓手。由商學院創新創業教研室承擔的《創業基礎》課程服務于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是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的線上線下混合式公共必修課程,是通識教育平臺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2013年-2022年課程建設和六輪混合式教學實踐,形成“三合四P”的混合式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始終堅持“思政元素滲透”的思想引領,始終堅持“信息技術支撐”的課堂呈現,始終堅持“質量為導向”的課堂革命。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塑造三個維度的課程目標得到顯著提高。
2022年,《創業基礎》被評為山西省一流課程,同時入選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拓金計劃”示范課程;還獲得第四屆全國高?;旌鲜浇虒W設計創新大賽三等獎,第八屆西浦全國大學教學創新大賽優秀獎,第二屆“智慧樹”杯全國課程思政設計大賽特等獎,山西省級思政設計大賽二等獎,第二屆全國高校教師創新大賽省賽三等獎?!秳摌I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被人民網、黃河新聞網、大同電視臺等媒體報道21篇次。
二、應用轉型謀發展,以賽促教譜新篇
商學院以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推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把加強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作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中之重,樹立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推進因材施教、個性化培養,把學科競賽作為突破口,依托學院基礎教學特色,闖出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以賽促建的新路子,形成校、院、系三級聯動,合力助推學科競賽建設工作,在人才選拔、競賽培訓、賽事開展、教師團隊培養等方面形成了特色模式,每年均超過300人次參與基礎學科競賽,成績斐然。
以“一賽一基地,一賽一平臺,一賽一社團”為抓手,提升學生創新能力。“一賽一基地,一賽一平臺,一賽一社團”,即一項重點賽事依托一個“創新實踐基地”,關聯一個平臺,發展一個“學生社團”或“興趣小組”,以此為抓手,打造學科競賽,提升創新能力。
建立創新實踐基地。按照“盤活存量,做優增量”思路,一方面鼓勵現有實驗室面向學生空間開放、內容開放,促進實驗室由單純承擔教學計劃內實驗課程向支撐學生“創新創業”功能轉變,一方面合理引導創新類實驗室項目申報與建設。近幾年,商學院先后設立“會計技能設計實驗室”“企業競爭模擬實驗室”“三創設計實驗室”,通過專項實驗室的建立加快創新實踐基地建設工作,以保證創新實踐基地能支撐更多的重點賽事。同時,完善了實驗室人員工作量化考核細則,充分調動實驗室人員參與創新實踐基地開放工作的積極性。
搭建教學科研平臺。學院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為目標,通過制定完善的制度提高學生和教師參與學科競賽的積極性,開放校級、省級各類教學科研平臺,以校賽為基礎,鼓勵學生跨學科、跨專業組隊,促進各學科知識技能的交叉融合。讓學生在比賽中鍛煉、成長,在比賽中展現實踐技能訓練和創新創業教育成果。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動態模式,培養一批既有扎實專業理念又有先進實踐經驗、結構合理、能力互補的競賽指導教師。加強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校友合作,搭建多方聯動的競賽平臺,實現高校與社會資源的高效整合與無縫銜接,促進大學生更高質量就業創業。
組建學生社團或興趣小組。以創新創業社團組織為核心,組建“會計技能小組”“企業競爭模擬小組”“三創設計小組”“物流仿真設計小組”等興趣小組,力爭每一項重點賽事發展一個“興趣小組”,發揮“傳幫帶”作用。學院由專業教師就學科競賽社團建設的具體工作進行規劃與部署,借助社團活動進一步擴大學科競賽的參賽面,凝聚各專業優勢力量,不斷提高競賽水平,真正把學生專業社團打造為實踐教學和學風建設的重要載體。圍繞通識能力競賽、專業能力競賽、以及創業能力競賽三大模塊舉辦相關學科競賽及創新創業活動,基本覆蓋學院各個專業,涵蓋完整的“校級-省級-國家級”競賽鏈條,營造了良好的專業競賽氛圍。
以知識應用型學科與技能競賽為依托,突出“應用型”辦學定位。準確把握學科與技能競賽的功能定位,通過“學賽”互動,推動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近三年來,商學院學子在全國各類大學生競賽中展現風采,勇創佳績,充分凸顯了商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成效,獲國家級獎25項和省級獎65項,多項學生競賽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在2021年全國會計技能大賽全國總決賽中獲國家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位居全國第2和全省應用型本科高校第1;在2021年全國企業競爭模擬大賽全國總決賽中,獲國家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位居全省第一;在“百蝶杯”全國大學生物流仿真設計大賽、“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金磚國家職業技能大賽、“學創杯”全國大學生創業綜合模擬大賽、“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等全國總決賽中斬獲佳績。
頂層設計,部門聯動,探索學科與技能競賽工作長效機制。“玉瓷之石,金剛試之”。作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商學院學子在所屬學科領域的競賽中嶄露頭角,既是學子們“學有所成”的體現,也是學校黨政頂層設計,教學相關部門齊抓共管,多措并舉,部門良性互動的結晶,更是學校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科學定位、分類指導、多元發展、特色辦學”總體思路的引領下,不斷推進內涵建設,以質量工程建設為抓手,著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然結果。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商學院全體動員、勠力同心,提高實踐教學比例,豐富實踐教學形式,搭建實踐教學平臺。在學科與技能競賽方面,以優良的教學活動作為支撐,用高效的集訓促進學生知識向技能快速轉化,鼓勵和支持學生參賽,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并通過創新創業部以老帶新,逐步形成了具有商學院特色的學科與技能競賽工作機制,這也正成為我院實踐教學的一個亮點。未來,我院將持續深化教育教學綜合改革,努力以“訓、賽、創”一體化實踐育人之光,照亮特色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之路。
三、產教融合新形式,服務地方強助力
為全面落實國家和山西省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相關精神,緊密對接我省現代商貿物流產業,服務大同市數字鄉村和電商產業高質量發展,貫徹落實我校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目標任務,商學院與華喜匯通(天津)供應鏈集團有限公司共建“數字經濟產業學院”。2022年5月16日,商學院與華喜匯通(天津)供應鏈集團有限公司舉行合作共建“數字鄉村電子商務產業學院”云簽約儀式。這是我校推進“興文科”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標志著我校在深化產教融合、實現協同育人方面邁出堅實步伐。
為推動數字經濟產業學院建設,在《山西大同大學數字經濟產業學院建設方案(2022-2026年)》指導下,制定了《數字經濟產業學院華喜匯通實驗班實施方案(試行)》,細化了產業學院具體建設措施,圍繞服務數字鄉村和電子商務產業實際需求修訂了人才培養方案,引導學生參與企業實際項目,以校內理論課和校外實踐課相結合的形式增強理論素養,強化實踐鍛煉,提升創新創業能力。2022年9月,商學院與華喜匯通(天津)供應鏈集團有限公司正式組建了“數字經濟產業學院華喜匯通實驗班”,共25名學生,是從2020級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國際商務三個專業中擇優選拔而組成?!皵底纸洕a業學院華喜匯通實驗班”實行小班化教學,實行精英化教育、學分置換。采用“理論+實踐+就業創業”培養模式,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采用“雙導師”制,每位學生配備2名導師,其中校內導師1名,華喜匯通導師1名,校內導師從商學院現有的骨干教師中遴選,負責對學生的理論指導,華喜匯通導師從華喜匯通集團公司高管或管理骨干中遴選,負責對學生進行實踐指導。
2023年3月16日,商學院與華喜匯通(天津)供應鏈集團有限公司舉行了數字經濟產業學院校企見面推進會。雙方在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模式、課程建設、授課方式、實習實踐、社會服務等方面達成共識。數字經濟產業學院以產學結合為特色,和華喜匯通(天津)供應鏈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以對接合作企業生態圈為目標,秉承“對接產業,課證共生,注重實戰,立德樹人”的理念,與行業企業深度融合,培養具有學歷(學位)證書和企業行業認證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截至目前,“數字經濟產業學院華喜匯通實驗班”已正式開班,并完成學生與導師互選工作。與華喜匯通(天津)供應鏈集團有限公司推進校企合作共建課程,目前學生正在億木課堂上學習。
在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背景下,商學院充分發揮辦學傳統和特色,切實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和社會服務水平。堅持產教融合、創新發展,充分發揮高校與地方政府、行業協會、企業機構等雙方或多方辦學主體作用,加強區域產業、教育、科技資源的統籌和部門之間的協作,推進共同建設、共同管理、共享資源,探索“校企聯合”等多種合作辦學模式,使產業學院實現可持續、內涵式創新發展,培養高質量產業人才,為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持續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