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從10月11日靜默管理到10月31日疫情突襲校園,有這樣一群人,第一時間聽從號令、迅速集結、奔赴崗位,第一時間主動請纓、逆向而行、火線上崗。他們中有“夫妻檔”、有兄弟姐妹、有臨近退休的黨員干部、有新婚不久的青年教師、更有至親不幸離世卻依舊堅守崗位的“大義者”。鐵肩擔道義,抗疫勇向前,這就是同大的師者擔當!
夫妻連理 齊心戰“疫”
10月11日,在接到學校通知后,后勤管理部部長魏彪和云岡學學院執行院長李珍梅夫婦連夜進校,迅速投入到抗疫工作中。后勤保障是學校穩定發展的“壓艙石”,特別是學校發生疫情后,三萬人的吃穿住用就是頭等大事,壓力巨大,責任巨大。飲食供應、公寓管理、日常維修、垃圾清運,魏彪奔忙于多條戰線上,不分晝夜、全天候運轉,最忙的時候,連合一下眼、吃一口飯、喝一杯水都是奢望,但不論多忙多累多危險,他都毫無怨言,因為他深知背后是同大幾萬師生的生命健康,容不得半點馬虎和絲毫懈怠。
作為“一院之長”,封閉期間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是李珍梅最放心不下的,為此,她多次召開學院教學工作會議,確保線上教學質量,多次深入學生公寓,了解學生需求,解決實際困難。校園發生疫情后,她更是兼顧起了物資保供的任務,一遍遍地核對、一趟趟地搬運、一次次地分配,重復循環的工作承載的是師生的期盼和黨員干部的擔當。
有一種浪漫,是戰“疫”路上的相互陪伴;有一種牽掛,是忙碌之余互道一聲平安;有一種信念,是并肩作戰,守護同大。這就是同大的師者擔當!
兄弟同心 其利斷金
“作為一名20多年黨齡的黨員,又是一名醫務工作者,抗疫責無旁貸,學校有召喚,我義無反顧。”教務部副部長劉斌鈺說。2003年非典、2009年H1N1甲型流感、2013年麻疹、2020年以來的新冠……歷次抗疫,劉斌鈺從未缺席。從輔助醫護人員采集核酸,到線上義診、購藥、志愿者防疫培訓,再到流調工作,無論在哪個崗位,只要是對抗疫防疫有意義的事情,他都全心投入。戰“疫”親兄弟,上陣同逆行。校園發現疫情以來,劉斌鈺的弟弟、校團委書記劉斌焰帶領核酸檢測組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以上,有時甚至要干到凌晨,從物資調配、搬運,到3萬支采集管的貼碼、掃碼,從核對教職員工人數,到精準全員覆蓋檢測,從制定每日核酸檢測方案,到科學合理布置檢測點位,從標本及時送檢,到大量醫療廢物清運,每日要完成一系列科學精準又細致紛繁的工作,以保證核酸檢測采、送、檢、報及時有序,確保御東校區全體師生員工核酸檢測應檢盡檢,不漏一人。
數學與統計學院黨委副書記李磊,從10月11日進校后便積極投身學校各項抗疫工作,數據統計、網格化管理、物資保供,有需要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一想到在這非常時期能給同學們實實際際的幫助,渾身上下就充滿了力量。”李磊如是說,這是一名學生工作者最真情的“告白”。“我們的城市依然在靜默,弟弟已經進校,年邁的父母讓我很是牽掛,但得知學校發生疫情,我心急如焚,始終惦念著我的學生。”李磊的姐姐、商學院團委書記李箐說到。到校后的第二天,她被安排到高風險區如月苑三號樓開展工作,安撫學生情緒、搬運物資、清理生活垃圾,背著三四十斤的消毒水箱在五層樓上不斷穿梭……女本柔弱,為“師”則剛!不畏勞累不懼危險,此時此刻,保學生安全、護學校平安是她最大的心愿。
在靜默期間,要確保新平旺校區4000余名師生的正常用電用水需求,是一項尤為艱巨的任務,同為新平旺校區綜合服務保障中心維修工人的劉建忠、劉建平兄弟,在人手少、任務重的情況下,克服種種困難,及時解決問題,用過硬的技術和用心的服務“照亮”著師生,“潤澤”著人心。
生活中是親兄弟、親姐弟,抗疫戰場上是“戰友”,把親情升華為戰友情,讓小愛融入大愛。這就是同大的師者擔當!
退休將至 我心依舊
“好,我馬上解決。”這是美術學院黨委書記蘇佩生近來的口頭禪,也是最讓學生覺得安心踏實的話語。24小時待命、從早到晚電話信息不斷、扎根清和苑3號學生公寓,已成為年近花甲、即將退休的蘇佩生進校后的工作常態。身為一級網格長,他始終秉持“守樓有責、守樓負責、守樓盡責”的工作態度,聞令而動、身先士卒,不厭其煩地傾聽學生心聲,事無巨細地跟進落實學生需求,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老黨員的奉獻精神和勇毅本色。
中醫藥健康服務學院黨委書記石珍虎,作為明年就要退休的老黨員、老干部,本該在后方安穩度日,但閑不住的他卻再次加入到學校的疫情防控隊伍當中。談到這次抗疫經歷,他說到:“疫情來勢洶洶,無論是對學校還是師生,都是一次‘很獨特’的經歷,一次‘別樣的’成長。做好學生工作的根源還是要從人出發,做到有溫暖、有責任、有韌性的教育,平常如此,在特殊時期更應如此。”作為學校與學院學生之間連接最緊密的人,他在防疫一線扛起黨委大旗,想師生之所想,急師生之所急,用心用情用力踐行著共產黨員的使命擔當。
一句誓言,一生堅守。老黨員、老干部,老的是歲月,不老的是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是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情懷。這就是同大的師者擔當!
新婚教師 勇毅逆行
農學與生命科學學院教師楊陽,在日常教學工作之余,他還有著另一重身份,那就是校疫情防控辦工作人員。在2020年和2022年,他連續三次駐校,參與到學校全封閉管理下的疫情防控工作中。自10月11日入校以來,他積極投入到學校的各項疫情防控工作中,“哪里危險我就去哪里,這是我分內的工作”,這是他經常說的話,一句樸實的話語,道出的是青年教師的無私與奉獻。
? “師生在哪里,宣傳工作就要跟進到哪里。”在接到學校通知后,黨委宣傳部青年干部王巍即刻返回崗位,迅速動員、充分利用媒體宣傳矩陣,以筆繪心、以文傳情,精準發聲、穩定人心。講好同大故事,傳播好同大聲音,始終是同大宣傳人的事業追求,對此,王巍銘記于心,她堅定地說到:“描繪師生風采,記錄感人瞬間,讓同大抗疫聲音有力度、有深度、有溫度,這是我的責任,更是我的光榮”。
從10月11日凌晨四點入校后,新正苑3號學生公寓,就成為了數學與統計學院專職輔導員齊晉的另外一個“家”。近一個月的駐樓工作,她與學生同吃、同住、同生活,關注同學們的思想狀態、保障同學們的學習生活需求、協助全員核酸檢測。“每天完成繁雜疲憊的工作后,在聽到可愛的同學們那一聲聲‘齊老師辛苦啦!’‘齊老師好!’‘齊老師我們又見面了’,所有的堅持在這一刻都是值得的。”齊晉欣慰地說到。
楊陽、王巍、齊晉……都有著一個共同的身份——新婚教師,面對疫情肆虐,他們匆匆告別愛人,勇毅逆行,用青春與熱血書寫著同大青年教師的戰“疫”故事。這就是同大的師者擔當!
面臨抉擇 我選大義
靜默管理的前一天,文學院黨委書記劉德明收到母親病危的消息,不久后,接到了入校的命令,一邊是難以割舍的親情,一邊是刻不容緩的抗疫工作,他強壓悲痛,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身為領導干部的責任與擔當。10月26日晚,令人悲痛的消息還是傳來了,母親去世,他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里,任淚水流淌,為不能見老人最后一面而心痛,為不能為老人送終而揪心。而此時學院準備聯線商討防疫事宜,他擦干眼淚,向大家隱瞞了實情,繼續投入工作。雖有萬般心酸與遺憾,但他把心中的悲痛和對親人的愧疚都化作前進力量,在這場不見硝煙的戰爭中,以無私奉獻來詮釋著共產黨員的忠誠與擔當。
10月11日凌晨,化學與化工學院副院長解海簡單收拾行囊,頂著夜色又一次義無反顧地入校。其實在這之前,父親的病情已經加重,但考慮到師范專業認證和疫情防控工作都到了最吃緊的時候,他忍著不舍淚別至親,選擇堅守崗位。就在他忙于各項工作時,收到了父親離世的消息,一邊是沒能見父親最后一面的巨大悲痛,一邊是緊張的工作任務,面對兩難抉擇,他沒有過多猶豫,把悲痛深埋心底,整理心情繼續出發。“舍小家,為大家”,從來就不是一句口號,解海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黨員干部的初心使命,在履職盡責中體現了黨員干部的擔當作為。
親人失去痛離別,苦為人之濕短袖。為人子,更為人師,面臨抉擇,我選擇大義,選擇與我深愛著的學校與師生并肩戰斗。這就是同大的師者擔當!
初心永摯,方可照亮前路;使命在肩,更需勇毅前行。這是屬于我們的戰場,也是屬于我們的榮光,而他們就是“追光者”!憑著這些可愛可敬的師者,同大定能戰無不勝!(文/趙鑫 圖/余致楠 素材來源/相關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