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合作,共開新局。11月1日上午,大同市文學藝術創作研究中心主任、《小品文選刊》雜志社社長馬海,山西省曲藝家協會主席、大同市文學藝術創作研究中心副主任柴京海,著名劇作家胡傳閣,大同市委網信辦四級調研員李毅,大同畫院院長王雅君,大同市文學藝術創作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張莉一行來到文學院研究討論校地合作事宜。校黨委常委、副校長石鳳珍出席并講話。文學院黨委書記劉德明,院黨委副書記張英芳,副院長郝春濤、張忠堂及部分師生代表參加研討會。研討會由文學院院長凌建英主持。
石鳳珍代表學校對大同市文學藝術創作研究中心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同時指出此次校地合作研討會是學校圍繞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和踐行“立足地方,服務地方”辦學理念的探索,是增強學校文學與藝術創作地方色彩的重要手段,是服務地方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她希望通過此次研討會促成校地合作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產生多贏效應,共同為本土文化的發掘與傳承提供更加全面、更具實力的發展途徑。
劉德明介紹了文學院發展沿革和黨建思政、教學科研、學生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情況以及所取得的榮譽成就,并希望通過此次校地合作切實增強學院的辦學效果,為學院“立足大同、面向山西、服務全國”的辦學定位提供支撐。
馬海對大同市文學藝術創作研究中心與《小品文選刊》雜志社進行了介紹。《小品文選刊》是大同市唯一具有雙刊號在國內外發行的刊物,且是中國唯一的小品文雜志。他希望通過此次合作,將視角對準大學生,為大學生創作的文學作品提供發表的機會,同時豐富課題研究,加強人才輸出。
柴京海對我校近年來在文化藝術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他講到,文學是一切文藝形態的基礎,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藏在民間,需要大學生去探索、去學習、去傳承。通過此次合作研討會,為大學生施展才華提供一個更廣闊的平臺,創作出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文藝作品,為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做出業績。
胡傳閣和王雅君分別從影視創作和美術創作角度對此次“校地合作”的重要性及可能性發表意見,希望通過此次合作為地方文藝作品的創作提供更多的思路和舉措。
在校地合作事宜洽談中,雙方就文藝創作課題研究共享機制、文學社團與《小品文選刊》雜志社在采風、調研、創作方面的合作事項、結集出版大同大學文藝作品專刊、聯合開展學生文藝展演和作品展覽等方面深入地交換了意見。
青年教師代表、學生代表分別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學習實際或個人經歷展開交流和討論,現場氣氛熱烈,一名同學還即興表演了北路梆子的片段,贏得了現場專家和師生的熱烈掌聲。
凌建英在總結講話時強調,本次校地合作成為學院服務地方社會文化發展的又一次成功實踐,希望盡快把討論的各項事宜落到實處,努力做好地方文化的傳承創新服務工作,為推進地方文化建設和發展做出新貢獻。(文學院)